当【dāng】前位【wèi】置: 首页 > 岭南商道

行者视角 | 中国职业教育的“题与解”

2024-9-21 来源:本网
分享:

  本文刊载【zǎi】于9-21《经济【jì】观察报》“微观视界【jiè】”专栏,作【zuò】者系广东省中【zhōng】小企业发【fā】展促进会【huì】会长【zhǎng】谢泓。”

图片

  ·《经济观察报》刊载版面


  制造业是【shì】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【gēn】本,中国制【zhì】造【zào】业已从机【jī】会驱动增【zēng】长的时代全面【miàn】转向人【rén】才驱【qū】动增长的时代。

  以“校企合作、企业为主【zhǔ】”为核心的“双元制【zhì】”职【zhí】业教【jiāo】育,在【zài】中【zhōng】国推行已有数十年,主要【yào】希望解【jiě】决职业教育与【yǔ】市场对接的问题。然【rán】而【ér】时【shí】至今日,效【xiào】果却未如预期【qī】。

  我所在【zài】的单位广【guǎng】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(以【yǐ】下简【jiǎn】称“促进会”)的会员中,很多是专精特新企业、行业龙头企【qǐ】业及隐形冠军【jun1】企【qǐ】业,在广东制造业中有【yǒu】一定的代表性。但【dàn】目前,会【huì】员【yuán】企业【yè】参与职业教育“双元制”的寥寥无几。

  没有【yǒu】企【qǐ】业【yè】参与的职业教育不可【kě】能是真正的职【zhí】业教育。当然,也有【yǒu】一些企业跟【gēn】职业技术学校合作【zuò】,提供学生毕业【yè】实习的机会。有极少【shǎo】数企业【yè】跟学校【xiào】联合培养【yǎng】学生【shēng】,学校教授理【lǐ】论课、文化课【kè】、通用技能课【kè】,企业提供一定的专业学习课程。但归根【gēn】到底,仍【réng】以学校为主【zhǔ】,企业【yè】还是【shì】冲着招工而去的。

  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必【bì】须有【yǒu】一个【gè】根本,就【jiù】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【wéi】出发点,以受教育者【zhě】为中【zhōng】心【xīn】,以学【xué】生就业为核心。从这【zhè】方面看,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似乎【hū】在中国遭遇【yù】“水土不【bú】服”。

图片


01 水土不服的“双元制”

  在德国教【jiāo】育体系中发挥重【chóng】要作用的“双元制”,为何在【zài】中国【guó】推行【háng】效果差强人意【yì】?

  究其原因,一方面跟中国【guó】办学体制有关系。在【zài】中国【guó】,无【wú】论是普通大学还【hái】是职业学校【xiào】,绝大部【bù】分经【jīng】费【fèi】来【lái】自政【zhèng】府拨款,包【bāo】括【kuò】教学研究也是政府的课题。学校【xiào】只要对上级教育部门负责,完成【chéng】相应的任务【wù】及考【kǎo】核【hé】,就可以形成业务【wù】闭环。学【xué】校可以不与【yǔ】社会发【fā】生关【guān】系,即【jí】便跟企业有互动,也是出于上级考核要【yào】求。普通大学也就罢了,职业教育业务自我闭环,学生的竞争力在【zài】哪里?

  很多学校会协助【zhù】学【xué】生应【yīng】考一【yī】些国家的【de】职【zhí】业资格证书。但业内有一【yī】个非常形象的比喻:中国【guó】的职业资格证书,就如【rú】给【gěi】学生颁发不【bú】经过【guò】路考的驾照。只有【yǒu】理【lǐ】论考试的驾【jià】照,驾驶员能上路吗?因而【ér】毕业【yè】生进入【rù】企业后,企【qǐ】业还要花【huā】相当多的精力【lì】与时间做岗位培训。

  导致“水【shuǐ】土不服”的另一【yī】方面原因,与企业参【cān】与度有【yǒu】关【guān】。职业资格【gé】证书除了可以在学校获【huò】得【dé】,政府【fǔ】也会【huì】补贴企业在职员工的职业技能考证。但企业【yè】对这【zhè】方面积极【jí】性也不高。

  培训【xùn】员工要【yào】时间和资金【jīn】成本,大多中小企业既【jì】不【bú】舍得花钱,又不愿意浪费时间。对企业而言,时间【jiān】也是金钱。哪怕【pà】有些企业愿【yuàn】意花钱培【péi】训员工,员工也不愿意去,特别【bié】是采取计件工资的员工【gōng】。我们促进【jìn】会【huì】开展【zhǎn】的针对班组长的培训就【jiù】出【chū】现过类似情况,企【qǐ】业都报名缴费【fèi】了,员工就【jiù】是【shì】不【bú】愿意来【lái】。

  即【jí】便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,有的企【qǐ】业也认为证书没【méi】有实际【jì】效果,并没有把政府授【shòu】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【shū】认证【zhèng】,真正【zhèng】纳入企业【yè】的员工薪【xīn】酬体系。国【guó】企可【kě】能会【huì】认【rèn】同国家的职业【yè】技能评价体系,但毕竟国企就业的【de】人数较少【shǎo】。

  外企及有一定【dìng】规模【mó】的民企怎么办呢?它们一般会【huì】自建职业技能【néng】体系。我接【jiē】触过很多【duō】跨国企业的职业技能【néng】培训体系,非常舍【shě】得投入,也【yě】非常完善。珠海一家【jiā】外【wài】资企业【yè】,光开【kāi】发【fā】的培训课程就【jiù】有3000多门,受聘讲师300多名。华为也有自己的培训【xùn】大学。

  一【yī】些民企如果确实需要高管及技能人才,一般会【huì】在大企【qǐ】业挖人,所【suǒ】付出的薪酬【chóu】也会参照他们所获得职业资格认【rèn】定。但【dàn】这些证【zhèng】书【shū】往往不【bú】是国内【nèi】政【zhèng】府部门认定的,而【ér】是国【guó】外一些专业协会及大企业所认【rèn】定的,如PMP认证、人力资源师认证、六【liù】西格【gé】玛黑【hēi】带绿带,微软认【rèn】证、甲骨文认证、亚马逊【xùn】认证,ABB认【rèn】证等等。

  图片


02 根本出发点

  随着中国企业【yè】的崛起,我们也【yě】有了自己的【de】大企【qǐ】业【yè】认证,如阿里巴巴、腾讯就有自己的职【zhí】业技能资【zī】格认【rèn】证,也逐步与国【guó】家的【de】职业资格认【rèn】证体系挂钩。

  职业教育分两部分,一部分是【shì】基于学【xué】生【shēng】的职业教育体系,另【lìng】一部分是基于企【qǐ】业在【zài】职员工的【de】培训体系,或【huò】者称企业员工终身学【xué】习的职【zhí】业培训体系【xì】。

  中国改革开放除了【le】取得经济上的成就,非常重要的是随【suí】着经济【jì】的发展,使千【qiān】千万万个【gè】普通劳动【dòng】者,成为有管【guǎn】理能力、技术能【néng】力和职业技能【néng】的专家。广东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根基,就是职【zhí】业技【jì】能人才队【duì】伍的【de】存【cún】在。

  而成体系培养这【zhè】些有一技之长专家的主要还是外资【zī】企【qǐ】业,民【mín】企是其【qí】人才【cái】溢出的【de】得益者。我之前跟一位【wèi】外企分【fèn】管培【péi】训的高管交流,提出【chū】过【guò】这【zhè】样的疑问:兴师动众做了这么多培训,不担心培【péi】训以后,有【yǒu】技能【néng】的【de】员工【gōng】流失吗?

  他回答说,根据他们多年跟踪,培训后员工技【jì】能【néng】的【de】增【zēng】长确实【shí】能【néng】给企【qǐ】业带来收【shōu】益,如果总体流失率【lǜ】不超【chāo】过30%,员工技能培训的【de】回报还是很明显的。

  那么培训以后【hòu】,掌握技能的员工流失【shī】会不会给【gěi】企业与同行的竞争带来压力?那【nà】位高【gāo】管认【rèn】为,大企【qǐ】业应该【gāi】给社会做贡献,给【gěi】产业做贡【gòng】献。况且员工【gōng】技能培训是不断【duàn】迭代更新的,优秀【xiù】的员【yuán】工更愿【yuàn】意得到技能培训带来【lái】的成长空间,反【fǎn】而【ér】有利于【yú】留住优秀员工。

  如今,随【suí】着市场需求发展,有【yǒu】越来越【yuè】多的中小企业愿意投入【rù】员工【gōng】职业技能教育【yù】。

  深【shēn】圳【zhèn】市世【shì】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【xiàn】公【gōng】司自主研发的流体应【yīng】用装备广泛应用于3C电【diàn】子、5G通讯、智能【néng】家电、生物医疗、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【yù】,除了需要【yào】大量专业技术生【shēng】产工人【rén】,客户也需要【yào】他们【men】培【péi】养能够操【cāo】作这【zhè】种设备的工人。

  广【guǎng】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【huà】有限公司卖出【chū】其机器【qì】人设备【bèi】的同时,要么帮助客户培训【xùn】技术【shù】操作工,要么连技术【shù】工人【rén】都一起转岗到客【kè】户公司。

  类似的企【qǐ】业【yè】都需要系统培训员工。深圳市嘉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【sī】就从员工的培育、考核、晋升,制定【dìng】了从普【pǔ】通操作工一二三级,到【dào】技工一二三级、技【jì】师【shī】一二三【sān】级,再【zài】到【dào】高级【jí】技师【shī】,合共十【shí】个【gè】技术【shù】等级。

  但单个【gè】企业独立【lì】开【kāi】发企业的职业教育体【tǐ】系、培养专【zhuān】业【yè】的技术工人【rén】,其单位成本非常高。为此【cǐ】,时不时有【yǒu】会员【yuán】企业【yè】建议我们协会协同更多企业需求,形成【chéng】标准化、规模化培训,以降低单个企【qǐ】业的员工【gōng】技【jì】能培训【xùn】成【chéng】本。

  由此看出,职业教【jiāo】育的根本【běn】出发点【diǎn】不应该以教育部【bù】门、教学部门为主,而应该【gāi】解【jiě】决制造业【yè】人才需求为主,以【yǐ】服务学生与【yǔ】企业员【yuán】工的职业【yè】能力提升为主。

图片


03 企业培训需求的“障碍”

  既然社会有需求,为什么学校响应并不是特别积极?

  其实,也有很多【duō】专业机构希望进入学校的培训体系,包括当下【xià】先进制【zhì】造所急【jí】需【xū】的技术工【gōng】种,如机器人【rén】、机【jī】床、智能装备、检测检验【yàn】设【shè】备、工业软【ruǎn】件【jiàn】等,实际并不【bú】理【lǐ】想。

  首先,这些专业培【péi】训机构并不了解学校的【de】运【yùn】行机制,在校【xiào】企合作对接上,觉得学校【xiào】的效率低【dī】。而机【jī】构投入课程研究、开【kāi】发的成本【běn】并不低,哪怕有学校愿【yuàn】意合作,回【huí】收【shōu】成本周期又【yòu】非常长。对学校而言,投入一【yī】个新【xīn】的学科需要得到【dào】主管【guǎn】部门、市场【chǎng】及学生【shēng】的认可【kě】,也需要更【gèng】长的周期【qī】来测试,其相应的运作【zuò】成本也不低。职业学校与【yǔ】企业【yè】、培训机构合作【zuò】的条件【jiàn】并【bìng】不成熟【shú】。

  职业学校【xiào】对外的【de】合作 “指【zhǐ】挥棒”主要在上级教【jiāo】育部门。上级部【bù】门的一【yī】些规定和要求背后都【dōu】跟【gēn】经费挂钩。有职业学校反【fǎn】映,参加【jiā】上级部门的“技能比武”,获得优秀的【de】可【kě】以增加经费,迫使学【xué】校组织【zhī】一批学生就具体的比赛【sài】要求反复操练。这也是【shì】另一种形式的“应【yīng】试教育【yù】”,对整个学校的学【xué】生技能提升并没有【yǒu】帮【bāng】助。

  广东省是中国工业大省,也是世界制【zhì】造业中心,广东的【de】制【zhì】造业转【zhuǎn】型升【shēng】级【jí】正处在关键节点上。制造业升级重要的【de】支撑就是制造业人才的升级【jí】,为此省里有【yǒu】关部门还对强化广东【dōng】省制【zhì】造业【yè】高质【zhì】量【liàng】发展人才的【de】发展做出规划。但其落脚点【diǎn】究竟在【zài】哪里?

  究竟是市场配置教【jiāo】育资源【yuán】,还【hái】是政府、教【jiāo】育机构在配置社【shè】会资源【yuán】?究竟【jìng】是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根【gēn】本,还【hái】是学校的【de】收入、上级部门的认可为根本【běn】?

  德国的“双元制”,社会与企【qǐ】业【yè】均把职业教育作为“企业行为”看待【dài】。

  企业内不仅【jǐn】有相应的生产【chǎn】岗位供学生生产【chǎn】实践【jiàn】,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【jiàn】,更有完【wán】整的培训规划、合格的培训教【jiāo】师和带班师傅。学生2/3的【de】学习时【shí】间【jiān】必须在【zài】企业上课,在学校的【de】理论课也就1/3时间【jiān】,学生无故不能返校。企【qǐ】业投入到教学的【de】设备很多是【shì】最【zuì】新的,因为学生会操【cāo】作先进的【de】设备,到【dào】企业马【mǎ】上就能【néng】工作。而且,实操考试【shì】非常严格,不合格【gé】就【jiù】拿不到【dào】毕业【yè】证书。

  但在中国,很多学【xué】校【xiào】都是【shì】事【shì】业单位,与市场、企业的合作【zuò】接口并不灵活,有实力的大机构基本上都【dōu】是自【zì】建体系。中【zhōng】小企业需求【qiú】难【nán】以集中,自建体系成本【běn】过高,效率又低,也覆盖【gài】不【bú】了企业【yè】各种岗【gǎng】位的【de】需求。

  图片


04 破题新思路

  针对类似情况,瑞士在德国“双元制”基础上提出了“三元制”。

  瑞士小【xiǎo】企业众多,企业人【rén】才培训需求分散【sàn】,实力有限【xiàn】,很【hěn】难单独与职业学校建立“双元制”合【hé】作。所以,它们通【tōng】过商协会,建立了基【jī】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培【péi】训中心,集中两方需【xū】求【qiú】,匹配资源【yuán】,进行【háng】教育与对接。

  其实,德国也有【yǒu】通过商协会平台方式【shì】来统合需求,不过其【qí】主流是【shì】“双元【yuán】制”,所以没【méi】有瑞士表现得这么突出。

  根据促进会【huì】的培【péi】训实践,我们开展精【jīng】益管理培训其实就【jiù】是基于企业的需【xū】求【qiú】。这几年因为【wéi】疫情反复【fù】等一系列【liè】原因【yīn】,经营成本持【chí】续上涨,企业对提升管理、降【jiàng】低生产成本【běn】刚性需求更强烈,精益管理培【péi】训的规模【mó】就上【shàng】来了。

  企业开【kāi】展【zhǎn】精益【yì】管理,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【chéng】本、提高【gāo】产品质量,也可以【yǐ】为企【qǐ】业实现数【shù】字化升级奠定基【jī】础,是实现制【zhì】造业高质【zhì】量发展的基【jī】础。

  在制造【zào】业企业,其人力资源分布最多的部门是【shì】生产部门,精益管理技【jì】能是【shì】生产【chǎn】部门【mén】人员的基本技【jì】能、通用技能,可以【yǐ】作为企业【yè】评【píng】估员工是【shì】否合格【gé】的基础条件。

  在此基础上,再形成制造业【yè】企业的整个员工【gōng】能力培养、晋【jìn】升及薪【xīn】酬体【tǐ】系【xì】。企业招【zhāo】收新员工,可以采取精益管理【lǐ】技能+专业技能的【de】模式作为【wéi】评判【pàn】标准。

  精【jīng】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可以交【jiāo】给第三方机构【gòu】,专业技【jì】能的培训则【zé】可【kě】以通过第三方【fāng】机【jī】构统合社会需求,完【wán】成社会服【fú】务专业化分工。

  社会类的【de】很多培【péi】训机构不愿意做【zuò】制【zhì】造业技能类型的培训,一是不【bú】了解制造【zào】业需求【qiú】,集中不了制造业专【zhuān】业【yè】培训需求,实【shí】际上也对【duì】接不到制造业【yè】,培训【xùn】规模不【bú】够。二是培训机构需要【yào】迎合社【shè】会热点、引导【dǎo】需求才能够形成【chéng】培【péi】训【xùn】规模,才有经济效益,比如热点的【de】网络直播【bō】培训。

  我们认【rèn】为做一【yī】家对【duì】社【shè】会【huì】有价【jià】值的协会,应知难【nán】而上。不是从技能证书的角度【dù】出发,而是应该从企业和员工需求出发【fā】。

  一【yī】是以【yǐ】提升企【qǐ】业竞争力为目标,协【xié】助企业建构员工职【zhí】业技能成长【zhǎng】、考【kǎo】核及【jí】薪酬【chóu】体系;二是真【zhēn】心实【shí】意帮助企业【yè】员工【gōng】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,让员工【gōng】适应新技术与新【xīn】工艺发【fā】展需求,越沉淀【diàn】越值钱。哪怕【pà】暂时【shí】未获得相【xiàng】应的国家职业技能评价资格,协【xié】会也【yě】要自建【jiàn】标【biāo】准体系去服务企业需求。

  培训【xùn】标准首先不是【shì】获得国家标【biāo】准,而应是获得【dé】企业认可。在中【zhōng】国的第三方【fāng】机制中,商协会【huì】要协调企业与学【xué】校的教学【xué】资源、标准体【tǐ】系、教学设备、还有【yǒu】部分的经【jīng】费。

  以【yǐ】促进会【huì】为【wéi】例,经过【guò】多年的精益管理、供应链管理【lǐ】等制造业中各种能力【lì】的培训,我们还是【shì】积累了【le】相当多【duō】的能工巧匠、管理大【dà】师,可以大量供【gòng】给职【zhí】业学校成为实【shí】修老师。我们还可以【yǐ】研发各【gè】种生产场【chǎng】景,提供【gòng】学生的实习及实操考试服务。

  成【chéng】熟的工业体系,需【xū】要社会的专【zhuān】业分【fèn】工与协作。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,产业虽【suī】有分工,但专业程度【dù】远远不够,特【tè】别是【shì】从制造业分【fèn】离出去的【de】生产性服【fú】务业,工【gōng】业软件、工业设计、信息与咨询、金融服务、科技服务等以及【jí】人【rén】力资源【yuán】及专业培训服务。这都需要建【jiàn】设专业的【de】第三方平台【tái】,这也【yě】是探讨【tǎo】中国【guó】职业教育“三元制”的基【jī】础。

  瑞士在全世【shì】界【jiè】职业教育【yù】的排名第一,其所提【tí】出的“三【sān】元制”教育自称是对“双元制”教育【yù】缺陷的纠正。

  其实【shí】,我【wǒ】认为德国的“双元制”职【zhí】业教育【yù】体系还是非常完【wán】整的,值得中国构建职业技能人才培训【xùn】体系【xì】学【xué】习作【zuò】为参【cān】考。

  但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,未能按市场与人才成长的需求去【qù】匹配社会资【zī】源,这也是未【wèi】来深化【huà】教育【yù】改革【gé】的【de】空间。但只【zhī】要有需求,市【shì】场【chǎng】就会有【yǒu】动力去【qù】驱动资源的【de】重新配置【zhì】。

  “三元制”职业教育也非【fēi】标新立异,它【tā】可能是对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【zhì】间的一种机制补充【chōng】与【yǔ】设定。通过这种【zhǒng】机制补充,实现跨体【tǐ】系、跨【kuà】产业【yè】、跨学科、跨【kuà】教育的【de】资源配置与【yǔ】整【zhěng】合,可以是一种探索与尝试。

  图片


05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

  制造业是【shì】国家现代化建设【shè】的根本,中国制造业【yè】已从机【jī】会驱动增长【zhǎng】的【de】时代全面转向人才驱动增长的时【shí】代。其宏【hóng】大【dà】背景是中国进入产业结【jié】构调整【zhěng】的大周期,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【jīng】济发展的新重点【diǎn】,其重要【yào】支撑是【shì】人才,对于制造业而言,职业技能人才的【de】培育及成长【zhǎng】环境【jìng】建设事【shì】关【guān】国本。

  据人社部【bù】、工信【xìn】部发布的《制造业【yè】人【rén】才发展规划指【zhǐ】南》预测,至2025年中国【guó】制造【zào】业【yè】10大重点领域【yù】人才【cái】缺【quē】口将接近3000万人。虽然每年【nián】有约1000万职业技术【shù】学校毕业生,但【dàn】专业不对【duì】口、所需能力与社会需求【qiú】脱【tuō】节、社会对就业【yè】制造业有一定的职业歧视等问题,使得市场需【xū】求【qiú】远未得【dé】到【dào】满【mǎn】足。

  国家对职【zhí】业教育的投入【rù】相【xiàng】对【duì】普【pǔ】通教育而【ér】言,也远远【yuǎn】不足。从全【quán】国各高校及职业院校对外公【gōng】布的数据【jù】看【kàn】,2022年共有20所高校【xiào】预算经【jīng】费超过100亿元,而预算投【tóu】入超过10亿元的职业教育学校仅有深圳两家。投入最多的深【shēn】圳【zhèn】技术职业【yè】学校【xiào】,如果进入全国【guó】普通【tōng】高【gāo】校【xiào】的【de】预算排名也才70多【duō】名,那还【hái】是依托深圳雄厚的财政支撑所【suǒ】能得到的位置。

  中国制造【zào】业高质量发展没有高质量的人才作【zuò】为支撑,可能会是【shì】空中【zhōng】楼阁。而【ér】制造业人才的重点是中国技能人【rén】才的教【jiāo】育与培训,当中涉及职【zhí】业教育【yù】体系打造【zào】、教育资源和人才配置以及【jí】社会【huì】对【duì】制造业【yè】从业的观念、文【wén】化与薪酬【chóu】。

  德国之所以能【néng】成为【wéi】世界【jiè】制造业强国【guó】,与其【qí】全社会【huì】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紧密相【xiàng】关。德国刚【gāng】毕业【yè】的【de】技术工人年收入【rù】可比办公【gōng】室白【bái】领年收入【rù】高出15%;德国【guó】技术【shù】工人平均年收入可达45000欧元(约合30.7万元人【rén】民币),远高于公【gōng】务员收入;部分资深技术工【gōng】人工资收入可以高于大【dà】学教授【shòu】。

  本【běn】文所提【tí】的【de】“三【sān】元制”教育【yù】,仅是一种思考【kǎo】与探讨,但它可能【néng】成为【wéi】中【zhōng】国现有职业教【jiāo】育体系的一种补充。当然,对于中国的职【zhí】业【yè】教育而言,所【suǒ】教育的不仅仅是技能,还有制造【zào】业文化【huà】的熏陶,从业人员的职业【yè】道德教育,为【wéi】社会和国家服务的社会【huì】责任观【guān】念。

  “二元制【zhì】”也好,“三元制”也好,它们并【bìng】不是中国制造高质【zhì】量【liàng】发展的根本,中【zhōng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【fā】展【zhǎn】的根本还【hái】是中国是否拥有【yǒu】自己的制造业文化。